lin233 发表于 2021-4-16 15:30:18

二十四节气

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、物候、气候变化以及确立“十二月建”的特定节令,于汉代用来指导农事。二十四节气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,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,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,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上古时代人们定天象、法地仪,观象授时,创制历法与易书等,文明肇始。《春秋命历序》:“天地开辟,万物浑浑,无知无识;阴阳所凭,天体始于北极之野…日月五纬一轮转;天皇出焉…定天之象,法地之仪,作干支以定日月度。”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,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。干支(摄提),历史悠久,深奥莫测,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密码。干支在上古时代(或远古)已订立,“二十四节气”和“十二月建”是其基本内容,二十四节气原是依据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(斗转星移)制定。据文献记述,我国北方中原地区在商时已出现了仲春、仲夏、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名称,周时期出现了八个节气名称。汉代是我国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。二十四个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,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的“论六家要旨”中也有提到阴阳、四时、八位、十二度、二十四节气等概念。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,即公元前104年,制订了《太初历》,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,采用圭表测日影长度测定“二十四节气”,以日影最长、白昼最短这天为冬至日,列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首;测定冬至日因为冬至时影子最长,其相邻几天的影长变化最为明显,更利于观测记录。土圭法确定的节气以黄河游域的日短至、气温、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。现行列入“农历”中的“二十四节气”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“定气法”,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“黄道”,也称“日道”,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,之间相隔15° ,就形成了24个节气。按太阳黄经度数(“定气法“)划分的“二十四节气”在国际通用的公历日期几乎是固定的,最多相差一两天,这也正是因为定气法“二十四节气”和公历一样,都是按照地球一年绕太阳公转一周作为依据。https://pic.baike.soso.com/ugc/baikepic2/9301/20190714191820-1502265513_jpeg_837_494_31710.jpg/0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二十四节气